工程師下班有約

挑戰,從來不需要獲得別人允許!

Image

林鼎淵

2025-07-13

今年是我經營自媒體的第五年,拍 YouTube 的第一年。

我們常說自媒體是為自己發聲,但實際上,許多人都是在說別人想聽的話。

大家人都在追求「類似」的審美觀,差不多的價值觀,然後覺得自己「應該」要怎麼做。

我想說能不能來點不一樣的,不追求世俗眼中的正確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▋如果沒有行動,這世界根本沒有你的時區


在一些雞湯文中,常常會看到這句話: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。」

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之後,就感覺獲得了救贖,在留言區互相取暖。

但我想說的是,除非你選對賽道,而且非常努力,否則你一輩子都不會遇到自己的時區。

我就拿自己當例子吧,早在 2022 年就有拍片的打算,但拖到 2025 年才錄製了第一隻 YouTube 影片

▋細節很重要,但不要連開始都沒做到


會拖到三年之久,最大的原因是我考慮了太多旁枝末節的事情,像是:

  • 是不是要準備好的錄影設備?
  • 現在的背景會不會太隨便?
  • 場地需不需要佈置?
  • 要不要打個燈讓我看起來帥一點?
  • 需不需要學個剪片技巧?
  • 我講這些主題會不會被炮轟?

從表面上來看,這些細節都很重要;但也因為這樣,我連「開始」這件事都沒有做

▋如果沒有這些外在,會影響你想呈現的核心價值嗎?


最後今天拍的這支影片,只有為了收音買了一個麥克風,這是為了保證收音品質,因為我同時也會把這個影片上架到 Podcast。

至於影片的錄製工具,就是用電腦前鏡頭而已。

其實開拍前,我還在糾結:「需不需要化個妝?梳個油頭正式一點?」

但後來我發現,如果我連拍影片這件事情,都要這麼多前置作業,那我應該永遠不會拍。

既然我沒有那麼多時間,那為什麼還要卡在這些表面的東西上?觀眾真的在乎這些細節?

後來我想通了 —— 影片想呈現的不是我的外表,而是我的內容。

我想傳遞的,是那些我準備很久、一直想分享的經驗與知識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▋0 到 1 是突破,1 到 100 不過是積累罷了


我知道這隻影片還有很多的不足,不管是我的表達能力、剪接能力、拍攝裝備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

但我很清楚,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。

既然如此,為什麼不要大膽嘗試呢?如果沒踏出第一步,想法再好都只是幻想。

我知道很多人不敢踏出第一步,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努力毫無意義。

但其實,所有的努力都會留下痕跡,只是不一定受到世俗的認可罷了。

就像這支影片,瀏覽數搞不好連 100 都不到。

但這算失敗嗎?不!對我來說,瀏覽數不是重點,而是我發表了第一隻影片!

我開始嘗試字卡、音效、剪輯,儘管這一切看起來還很粗糙。

起點低,只是代表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的空間而已。

▋讓我來當自己的說書人


接下來,我預計會拍 24 隻影片。故事源自於我上個月出版的新書《工程師下班有約》。

我會分享一個技職科大體系出身的人,如何連滾帶爬、嘗試一切可能性。

成為現在的外商工程師、暢銷書作家、企業內訓講師。

這一路上,我做過哪些正確的決定,以及踩過哪些原本可以避開的坑。

我沒有要賣夢,只是想聊聊自己走過的路;儘管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但或許我的經驗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。

▋挑戰,從來不需要獲得別人的允許

其實拍這部影片前,我也在想自己有沒有資格講這些話題。

但後來想想,挑戰,從來不需要獲得別人的允許。

我不知道拍完 24 隻影片後,會不會獲得更多機會,書不會賣得更好。

但我知道,我肯定跟現在的自己不一樣了。

如果你想挑戰過去從沒做過的事情,看見不一樣的觀點,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,跟我一起成長。

《工程師下班有約》網路書店: 🐲天瓏書局


我是林鼎淵,如果覺得這邊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追蹤筆者的 FacebookYouTube,我會持續分享實用的新知識 💡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