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師下班有約

🏆 我做對了哪些事?才拿到最佳員工獎 🏆

Image

林鼎淵

2025-09-01

「欸!你又是寫書、又是講課,還在拍 YouTube,是不是上班都在混啊?」

跟朋友聚會時,常常有人開玩笑地提出這個問題;面對這個問題,比起自己說,我想由公司認證應該更有可信度。

這份工作我做了 3 年,2 度被公司台灣區總監提名,於今年獲獎(全球僅一名) 🎉

img

PS. 其實獎狀原本沒這麼「空」😆 只是我把上面描述的專案執行細節移除了😅

就讓我透過這篇文章,分享從總監的角度來看,我做對了哪些事吧!

▋ 對外:完成讓客戶有感、對公司營收有幫助的專案


我完成的專案未必是「最難、範圍最廣」的,但卻是對客戶來說「最需要」的

在職場上,付出被「看見」才有價值

▋ 對內:提升團隊效率、推廣優質文化


接手專案時,我會盡快找出對應的 Key man,釐清要注意的細節。

然後把這一切透過架構完善的文件記錄下來,讓參與專案的同事、合作的部門,可以在最短時間進入狀況。

遇到問題時,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,並透過會議定出結論後再執行。

而撰寫文件這件事,也在潛移默化中,讓更多同事養成撰寫文件的習慣(因為大家發現這是在幫助未來的自己)。

▋ 自我精進:7 本書的作者、技術部落客


沒想到「經營自媒體」,也成為評選時一個獨特的優勢。

我過去出版過 7 本專業書籍,並寫了近 500 篇專欄與技術文章。

這些「外部背書」,讓我的能力更容易被肯定。

img

▋ 結論:做有「槓桿」與「非我不可」的事


如果沒有總監的肯定、同事的協助,我是不可能拿到這個獎的。

在文章的最後,分享 3 個做事的邏輯:

  1. 做「可復用」的事:比如在程式建立模組、專案建立文件,讓成果可以被更多人享用
  2. 挑選有「槓桿」的任務:像是接手跨部門專案、分享知識提升全體實力,讓更多人看見你的貢獻
  3. 專做「非我不可」的工作:我會挑困難、有風險的工作去做,因為這樣與長官討論時程會有更大的彈性

我是鼎淵,一個熱愛分享 AI 知識、自我成長、職涯發展主題的工程師。

歡迎追蹤我的 YouTube,帶你掌握時代趨勢!

《工程師下班有約》網路書店: 🐲天瓏書局


我是林鼎淵,如果覺得這邊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追蹤筆者的 FacebookYouTube,我會持續分享實用的新知識 💡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