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高工是我夢想的起點,我就是在這裡領悟到「差異化競爭」的重要性。
甚至可以這麼說,如果當年上的是普通高中,我現在可能極其平凡。
就讓我透過這篇文章,跟大家分享我人生中的轉捩點吧。
雖然不想承認,但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,沒有過人的天賦,無論多努力也贏不過天才。
我在發現自己的極限後,儘管分數能上公立高中,但還是選擇了讀高職。
上高職後,因為沒什麼學業壓力,所以放學後都在玩電動、看動畫,不過家人希望我不要整天無所事事。
但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念書的學生,為了找點事讓自己看起來很認真,我跑去考不同科系的證照。
然後短短兩個月,就考了 6 張證照。
不過說實話,丙級證照只要熟悉術科、背好學科,考試的難度並不高。
但真的去考這麼多張證照的人並不多,因為就算考到了,對升學、職涯並沒有多大幫助。
但就因為這個特別的舉動,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「機會」。
大多數丙級證照的通過率都超過 75%,但也有少部份的證照難度較高。
其中「電腦軟體設計」是我印象最深的證照,因為我參加的那場通過率只有 17%。
也因為這張證照,我因緣際會地認識了當時擔任圖書館主任的許益財老師,他是我一生的貴人。
他把我轉介給「電腦研究社」的指導老師,並推薦我成為當年「台北市電腦軟體設計競賽」的選手。
收到這個邀請的時候,我是想要拒絕的,因為我之所以能考到這張證照,是因為把術科全部的程式碼都背下來了。
不過聽到參加比賽就可以不用上課,還有一個場地讓選手集中培訓後,我就決定參賽了。
因為對我來說,「不上課」跟「當選手」這兩件事很特別,比上課讀書更有吸引力。
這個比賽分為「初賽」和「決賽」兩個階段,因為初賽只有筆試,所以我輕鬆過關。
而決賽則是要在現場寫程式解題,儘管經過一段時間的特訓,但臨時抱佛腳顯然在正式比賽中沒多大用處。
在 3 個小時過去後,我毫無懸念地成為這場比賽的炮灰。
儘管個人賽變成了炮灰,但當年的團體賽,我靠隊友拿到了第一名,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「抱大腿」的重要性。
你未必要成為團隊中最強的人,但一定要進入強者的圈子。
另外我在這場比賽中,有三個重要體悟:
第一,多學幾項技能,有時會獲得意外的機會。
第二,運氣可以讓你獲得機會,但沒有實力,給你再多的機會也沒有用處。
第三,透過比賽認識的「人脈」,有時比同學間的情誼更加深刻。
這場比賽我最大的機緣是認識「楊凱霖」學長,如果沒有他,我大學應該不會從電機轉到資工。
比賽輸了後,我又回歸平凡的人生;直到某天經過圖書館時,剛好看到同班同學在跟一位老師討論小論文比賽的最終版本。
等同學與老師討論完後,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對,突然向老師詢問:「請問您可以當我小論文的指導老師嗎?」
老師應該也被這個問題嚇到了,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,連彼此的名字都不知道,而且「隔天」就是比賽的截稿日。
但與老師了解完比賽的規則後,我還是決定參賽了。
當時我甚至連題目都還沒想好,其實這個決定現在回想起來依舊非常不可思議。
而這場比賽我只花了一個晚上完成草稿,並在隔天利用下課時間詢問老師的建議,等放學優化完細節後就直接上傳檔案了。
當時我對這場比賽不抱任何希望,畢竟只是一時的隨興參與,沒有得獎也是理所當然;結果沒想到,公佈成績時竟然得獎了!
這邊要特別感謝周佳嵐老師給予的協助,如果當時被拒絕,也許我現在的命運就不一樣了。
這個獎對我的人生來說,真的意義非凡;因為在這之前,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在任何比賽中拿過個人獎項,它幫我打了一劑強心針。
不管後續贏了多少場比賽,我都不會忘記這個「起點」。
而且因為這次有得獎,原本希望我乖乖讀書的家人,更願意讓我做多方嘗試。
並且在獲得第一場勝利後,我開始對對比賽上癮;接下來的高職生涯都在參加各種競賽、活動。
從圖片來看,這戰績應該還算小有成就。
別人拿市長獎是因為成績第一,但我拿市長獎,是因為贏得的比賽夠多。
但提醒一下大家,除非你很有天賦,不然請從小型比賽開始參加。
在初期累積自信是最重要的事,如果努力看不到成果,任何事情都很難堅持下去。
這讓我想到台灣桌球名將「林昀儒」的故事,他小時候受訪時被問到為什麼喜歡打桌球。
他的回答是:「因為都會贏啊,呵呵」。
興趣與自信不是與生俱來,而是建立在一次次的勝利之上。
另外我之所以能拿到這麼多獎狀,也是多虧了貴人的提點。
當時在學校擔任輔導室主任的林浥雰老師,不僅指導了我生涯學習檔案的製作,更讓我從高中開始,就「有意識」的在累積自己各方面的履歷,這個概念也讓我受用終生。
曾經有人將大安高工比喻為高職界的建中。
也許這樣說會讓有些人感到不適,但比賽不只看你有多強,還要看你的對手是誰。
所謂「差異化競爭」,就是讓你在人群中引人注目的方法,比如:
「違反常理、與眾不同的舉動」能讓普通人獲得不少優勢,在高職的比賽中,你不用有太高的天賦,只要肯下苦工,就能贏過大部分的人。
在這裡,只要付出努力,就能看到成果!
儘管我上學期間不務正業、畢業時班排倒數,但還是有考上北科。
而當時班上有超過 2/3 的同學錄取臺科、北科。
其實當年考基測時,我們都可以上公立高中,但這種不上不下的水平,之後想考國立大學還是得努力讀書。
不過如果選擇讀高職,我們就可以輕鬆成為競爭環境中的佼佼者,選對環境,人生真的可以走捷徑。
我是鼎淵,一個熱愛分享 AI 知識、自我成長、職涯發展主題的工程師。
歡迎追蹤我的 YouTube,帶你掌握時代趨勢!
《工程師下班有約》網路書店: 🐲天瓏書局
我是林鼎淵,如果覺得這邊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追蹤筆者的 Facebook 與 YouTube,我會持續分享實用的新知識 💡